你的焦虑来自于你身处的行业2963万亿

2025/3/24 来源:不详

(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你的想法,看看大家的意见)

近期,大家是不是都看到了我国年一季度经济成绩单,我看了网上各类关于一季度经济数据分析的报道,发现了在评论区里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即一方面我们国家统计局各类经济数据遥遥领先,而另一方面从各类报道的评论区看,很多人似乎日子并没有越来越好,甚至丝毫不避讳诸如失业、收入下降、网贷逾期、35岁生存危机、创业困难、资金断裂、股市被套等伤感话题,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种体感的断崖式差异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我们先来看下,到底是怎样的成绩单(文字同下列表),让大家对此充满了争议,年4月,据国家统计局及其他数据权威部门披露,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共计29.63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5.3%,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1.6%,同时,年一季度金融统计和社会融资数据表面,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1.24万亿元,人均增加存款约元,至3月末,人均存款10.84万元,接近11万元,于此对应的人民币贷款增加9.46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05万亿元,同比增长9.6%,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但增速同比有所减少。

此外,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已达到11.54万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6.2%。最后,我们还注意到,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1%,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0%,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0.7%。

这些数据的出炉,无一不指向一个积极的基本面情况,即:

中国经济总体正在稳步回升,显示出了较强的韧性和活力;中国内需的恢复和增长,特别是高技术产业投资的增长,显示了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中国外贸的稳定和活力以及民营企业在外贸中的重要作用,彰显了中国经济的核心驱动力依然强劲;中国在就业和物价方面的稳定,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国在就业和物价方面的稳定及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为经济在低通胀的情况下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但是在社会面上,大家在宏观数据的背景下,却有部分人群明显感到了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下滑,甚至开始质疑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而发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复杂,不能简单的认为统计数据有假,统计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性的科学工程,尤其在我们的经济体制和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情下,日常普通群众的感知差异除了因为统计方法、口径、数据源和传统理解的差异外,根本的原因其实要从各种宏观和微观的经济差异性说起:

第一:“人均”不一定代表大多数情况。说实话,人均存款的数据,不会有太大的误差,我们不用质疑。统计局只需要将金融机构的存款金额汇总,再除以人口数,简单就能换算出来。要是咱们的存款没有达到10万以上,那确实是拖了其他人的后腿。只是,对于很多工薪阶层来说,存款人均10万元,是比较难以实现的标准,一个三口之家的存款需要有33万,才勉强达到了平均标准。人均存款数据是一个宏观指标,它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平均存款水平,但并不能全面代表每个人的经济状况,即只能代表平均,不能代表多数。人均数值可能会受到极端值的影响,导致一部分人群的实际情况与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偏差。这也是为什么在衡量居民收入和财富分布时,除了人均指标外,我们还需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88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