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条件养育别给你的爱设限

2025/4/20 来源:不详

从事白癜风的临床研究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05/5429169.html
无条件养育,其实是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文|金弋编辑|金弋图片

网络当“无条件”三个字映入眼帘,便深深地吸引着我去探究,到底怎样养育才算是无条件呢?本书作者埃尔菲·科恩,是美国知名育儿作家、教育学者,至今已出版9部深具影响力的育儿著作,包括《奖励的惩罚》(PunishedbyRewards)及《真正的学校》(TheSchoolOurChildrenDeserve)。他提出的育儿观念在国内外儿童教育界极富影响力,被家长们奉为圭臬。读外文作品有一个决定阅读感受的重要因素——翻译。很多经典书籍败就败在翻译上,不能完整传达作者的核心理念,让读者似是而非,影响阅读体验。但是这本书的翻译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译者小巫毕业于北京大学,是著名儿童教育专家、美国Rutgers大学教育学硕士、美国父母效能训练课程(P.E.T.)英文讲师。著有《让孩子做主》《给孩子自由》等畅销书籍。小巫对教育的深入研究,让这本书在翻译上更贴近作者想要给我们表达的含义。整体阅读体验顺畅明晰,一气呵成。这本书从一个区别展开,探讨家长对于孩子的爱到底是出于“他们做了什么”还是因为“他们是谁”。“他们做了什么”代表有条件的爱,意味着孩子只有做到家长期望的事或是达到了家长所规定的某些标准之后才可以获得的爱;“他们是谁”则是无条件的爱,这种爱与孩子做了什么没有关联,无论孩子成功与否、乖巧与否,家长都毫无保留地给予他们爱。贯穿本书的一个很简单的价值取向,即孩子不应该赢得我们的认可,我们本来就应该爱他们。而且重要的并不是我们认为在无条件地爱他们,而是他们感觉我们在无条件地爱他们。一切以孩子的感觉为基准,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这样给予的爱才是孩子真正需要且有益于孩子成长的爱。书中,作者描述孩子在无条件爱的滋养下,因为自己本身而被爱,有足够的安全感,即便有时候把事情弄遭了,也不会自卑,反而会更加自由地接受和帮助他人。无条件养育,其实是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事实上,很多家长在养育孩子时都误入歧途,他们将自己的认可带上条件,让孩子认为“被爱的条件要么是行为良好,要么是取得成就”。书中呈现了多种养育模式,基本上每一种教育都会让孩子产生“爱是有条件”的认知,继而引发一系列的行为表现。看了这本书,家长可以对比书中的养育模式,分析自己对孩子的爱有没有在不知不觉中被套上“条件”。家里新添了小成员——弟弟,作为姐姐的女儿常常会故意说些难听的话、大声尖叫、用力跺脚,或者十分抗拒父母提出的要求。一次女儿原本答应父母晚餐后洗澡,却没有做到,提醒她之后甚至开始尖叫起来。最后,女儿平静下来,家长是否应该像往常一样给女儿讲故事呢?这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有条件养育:拒绝讲故事,温柔且坚定地让孩子知道,这是她的不良行为的惩罚。无条件养育:如往常一样拥着孩子讲故事,但并不代表放纵孩子的不良行为,而是选择适当时机教育孩子,与孩子共同反思。类似的“有条件养育”的行为很多,在家长们看来,这样做可以让孩子知道不良行为的后果,树立自己的权威,找回控制权。但在作者看来,想要孩子接受家长的教育并吸取什么教训的重要前提——让孩子深信自己的行为不会削弱父母对他的爱。无条件养育,其实是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作者提出无条件养育,实际上是在启发家长:重要的是实施行为的孩子本身,而不是行为。正如例子中,女儿的反抗实际上是因为害怕父母过多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91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